第十章 踏雪破羌(1/1)

诸葛亮见司马懿龟缩不出,也不着急,分命马岱总督陇西三郡、吴班扼陈仓、张嶷守秦川,张榜安抚,兴利去弊,开仓济民,多予农具种子,准备来年春耕。关中陇西皆苦寒之地,政事被曹魏荒废许久,今百姓得实惠,如旱田得甘霖,自是倾心归附。

或有消息传至咸阳、武功等地百姓,皆有些人心浮动,尤其是武功,曾见楚轩所领汉军之作为,皆心向往之,惹得司马懿等人焦急不已,每日翘盼望西羌消息。

却西羌高悬在安定之北,国王彻里吉,自曹操时便与曹魏交好,年年入贡,手下有一文一武:文乃雅丹丞相,武乃越吉元帅。

时魏使赍金珠并书到国,先来见雅丹丞相,送了礼物,具言求救之意。雅丹引见国王,呈上:“我与魏国素相往来,今司马都督求救,且许和亲,理合依允。”彻里吉从其言,即命雅丹与越吉起羌兵五万,来助魏国。

西羌兵与中原最大不同乃其战车,外包铁叶,内装粮食军器什物,或用骆驼或用骡马驱驰,每到一处,羌兵便把铁车尾相连,随处可结寨,车上遍排兵器,就似城池一般。因此号为“铁车兵”。

二人辞了国王,领兵直扣安.定。安定守将乃陈式,一边报知马岱,一边引军至定榆城迎敌。那西羌兵皆惯使弓弩、枪刀、蒺藜、飞锤等器,个个勇武,并不讲求排兵布阵,是以看过去纷纷杂杂,皂旗乱舞。

陈式心下轻视,命部将马操压阵,.引百骑以锥形阵强突羌兵,越吉元帅手挽铁锤,腰悬宝雕弓,跃马奋勇接战。刀锤相交,火星四溅,战不数合,蜀骑势锐,越吉脸现慌乱,拨马便回,陈式大喜,紧追不舍,刀影只在越吉背后舞动。

忽见羌兵分在两边,中央现出.铁车,如一堵铁墙,挡住陈式去路,两旁更有两路铁车如潮涌一般,围了过来,陈式始料未及,被裹挟在内。马操见状大惊,急引后军欲冲突羌兵,救回主将,怎奈羌兵藏于战车之后,弓弩一齐骤,马操不得进前,眼睁睁望着羌兵屠戮百骑蜀兵,连陈式亦被越吉一锤击落马下,五花大绑而去。

马操急鸣金收兵,紧闭城门,以待援兵,西羌兵掌得.胜鼓而回。马岱率援军来到,听得马操禀报,大吃一惊,引百余轻骑蹑行查看,见羌兵立寨之铁车,或合或分,如臂使指,灵活异常,睹之良久,无破敌之策,只得回城,急差人赍文报知诸葛亮。

诸葛亮闻报,召集众人商议,马谡眼睛放亮,只道了.句“战机来矣”。李文有些惊异地看了看马谡,毕竟是智谋之人,虽非帅才,却是智囊。

诸葛亮微微颌,问众将道:“谁敢去退羌兵?”魏延、.张苞诸将纷纷应道:“末将愿往。”李文略一沉思,也立身道:“丞相,末将愿往。”

诸葛亮温和地.笑了笑,言道:“诸将勇武,我心甚慰,量一羌胡,遣一上将足矣,鹏飞,你征战劳苦,此功便让与他人吧。”眼睛里望着李文的都是爱惜之意。

李文脸皮微红了红,禀道:“非末将争功,实乃应付羌兵,末将去最为便利。”罢眼角瞥了下马谡,诸葛亮心里顿悟,是了,昔日成都之时,李文就曾劝自己起用马、庞德,如能善加利用,正合马谡所言战机,司马懿有大难矣。

当下再无犹豫,下令道:“众将再勿争执,就由李文引本部兵马前去,郿城烦劳吴懿老将军把守。”众将皆嗟叹丞相用人偏爱过甚,军功都被李文一人抢去了,唯马谡、姜维、陈志寥寥数人大约略知,并不言语。

李文引军领着白亮、蒙奕、应龙、楚轩等人来到定榆城中,与马岱相见,略叙前情,马岱深施一礼,感激李文献言之情,使得其兄马得以重展鸿鹄之志,李文还礼,不愿居功,逊道:“骠骑将军乃世之虎将,国之庭柱,威名著于北方,能得以展翅翱翔,利于国家,此实陛下之意,丞相肯,鹏飞不敢受此礼。”

马岱知李文为人,便不再言此事,摆下宴席,为李文接风洗尘。次日陪同李文上高阜处观看羌寨,见铁车连络不绝,人马纵横,往来驰骤,李文紧皱着眉,苦思许久,似乎觉着有些熟悉,却又一时想不起为何熟悉。马岱见此情形,喃喃劝道:“岱亦觉此军无计可退,将军不必着急,且回城慢慢再议。”

一阵朔风劲吹,众人战袍都被吹得猎猎作响,李文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,猛地惊醒,难怪觉着熟悉,演义中不是曾有趁雪破羌兵之战吗?以手拍额,惊呼一声,马岱及众人急问何事,李文笑道:“无事,我见彤云密布,朔风紧急,天将降雪,忽然觅得一计,定可破敌,是以高兴失态了。”

众人回城,只见李文向马岱告了声罪,便坐于堂中,手执令箭,命道:“白亮、应龙,你二人各引二千精兵伏于此处。”

“蒙奕,你引二千精兵伏于此处,并如此如此。”

“马操、楚轩,你二人各引千人,如此行事。”

最后李文对着马岱言道:“敢请马将军引五千人马明日迎敌,只许败,不许胜。”

众人皆接令而去。

当晚,李文坐于内室,仍举烛在温习着简易地图,忽下人来报,有故人来访,李文惊诧,在此偏僻城,如何也有故人来访?就命人引去书房。

李文隔窗窥视,只见来人一袭青衣,文士打扮,背朝窗外,看不仔细。遂故作朗声“不知是何故人来访?有失远迎,恕罪恕罪。”一手推开房门,很自然地一手按着佩剑。

那人转身,见着李文,倒头便拜,李文一愣,方悟起此人原来正是自己派往武威的程壹,哈哈大笑,“元御别来无恙,你怎地这般神通,我前脚刚来,你后脚就到。”

“将军取笑了,在下吃的就是这碗饭,今日来此,乃是为告诉将军,…”声音渐渐细不可闻,李文是越听表情越兴奋,最后竟是猛击手掌,朗声道:“元御,你休辞辛苦,即刻回禀,明日如此,可竟全功。”

程壹走后,李文仍旧兴奋不已,真是人走运时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,看来此行将极为顺利。

是时十二月终,朔风刮了几乎整整一夜,至天将明时,果然天降大雪,如连天花瓣一般纷纷扬扬,铺得地面万顷白。

马岱引新援之兵出城直抵羌寨,吆喝愵战,南方人极不适应雪地行军,列阵之时也是歪歪扭扭,有些混乱。雅丹与越吉引军三万出战,观之嗤笑不已,带动羌兵一通狂笑,马岱怒容满面,拍马舞刀,直取越吉。

越吉自然不惧,挥动大锤,奋勇来战,“叮当”之声不绝于耳,羌兵呐喊助威声声震耳,越吉越地精神抖擞,蜀军喊声杂乱势弱,马岱渐渐分心,勉强再斗得数合,拨马便回。一众蜀军慌忙逃跑,旗帜兵器扔得到处皆是不,逃起来亦是走数步摔一步,极为狼狈。

雅丹与越吉大笑不已,呼喝着追杀过去,马岱见蜀兵逃得狼狈,无奈又翻身厮杀,打一阵退一阵。好不容易逃过一个土坡,雅丹忽然警惕,提醒越吉心埋伏。

正间,一声炮响,一支蜀军绕过山坡杀来,为者乃是马操,越吉喝令铁车居前,一通弓弩射去,马操躲避不迭,蜀兵一声喊,杀来的度多快,撤退的度就有多快。

越吉仰天大笑,“这等兵虽有埋伏,不足为惧。”遂紧催军马,追击马岱,见山路被雪漫盖,一望平坦,马岱一军在雪地里依旧是不紧不慢地走三步摔一步,是又气又笑,纵马追去。

堪堪追上之时,侧面又一声炮响,此次却是楚轩引一彪军杀来,越吉如法炮制,楚轩引军又是躲避不迭,雅丹与越吉狂笑不已,再不忧惧伏兵,只顾催趱兵马,往前进。

忽然一声响,如山崩地陷,跑得正欢的羌兵前部俱落于壕沟之中,背后铁车在雪地上正行得紧溜,纵有十余名羌兵亦难急切止住铁车去势,沟内沟边的羌兵被铁车冲动压挤,损手断脚者不计其数,兵势大乱,自相践踏。

后军急切要回时,左边李文、右边蒙奕,两军冲出,战鼓擂动,旌旗如海,杀声鼎沸,阵势严谨,全无不适雪地之态,千箭齐。

雅丹与越吉大恐,“中原人狡诈,我等中计矣,退。”

此时侧后又是两下炮响,白亮、蒙奕二路兵又杀到,如两把利刃狠狠刺进羌兵大队之中,铁车兵大乱,数万兵马如热锅上的蚂蚁,再无阵型,四处乱窜。

雅丹与越吉率中军精锐奋力冲突,脱得重围,直奔大寨而去,余众降者不知其数,比及望见大寨,二人内心稍安。

忽然又是一阵金角大作,在朔风中撕心裂肺般响起,一彪骑军如狂风般风驰电掣而来,为者狮盔兽带,银甲白袍,虎体猿臂,彪腹狼腰,身后一面大纛,一个刺眼的大字“马”随着劲风上下翻飞。

这彪军只数百骑,截住雅丹与越吉归寨之路,来将手提银枪,勒马立起,骏马狂嘶,风吹战袍,猎猎作响。来将目如流星,直视两人,银枪平指,猛地喝道:“还不下马受降,欲做枪下亡魂乎?”声如炸雷。

雅丹与越吉看着来将,只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,心惊胆裂间也不及细想,越吉咬牙道:“对方兵少,且看我杀他一场,丞相可入寨。”罢舞锤跃马杀去。

来将冷哼一声,目现杀意,周围空气为之一凝,跃马挺枪,枪尖刺破虚空,挂着风雷之势,疾如闪电,众人尚未看清枪势如何,眼前一花,只见越吉双手执锤,尚举在半空,眼睛瞪得老大,似乎不敢相信一般,喉咙出“荷荷”的漏风声音,一股血线从咽喉处喷出,倒栽马下。

雅丹脑袋里电光一闪,是他!登时浑身战栗,滚落马下,号道:“原来是威武天将军,在下愿降。”

来将正是马,马当年纵横西凉,所向无敌,兼之心狠手辣,杀人如麻,羌胡见之无不股栗脚颤,是以不敢直呼其名,皆号其为“威武天将军”。刘备曾评马“信著北土,威武并照”,便是此。

雅丹年轻时追随国王彻里吉见过马,只是时过境迁多年,不曾料及会在此处见到。如今见其一枪便刺越吉于马下,又是如此装束,不是他还能有谁?既知是马,如何敢不降,西羌兵早听过马的传,不想还能见到真人,亦是纷纷跪地请降。

李文与马岱引兵赶到之时,马早在大营中摆下宴席,见他俩哈哈大笑:“你二人何太迟也。”

李文抱拳施礼道:“若非程壹告知,怎知骠骑将军在此,正好建此大功,威武天将军之名果然不虚,非我等太迟,实将军太也。”

马得意大笑,“些许功,何足挂齿。”李文闻言暗叹,难怪刘备不喜,一直压制马,确实过于狂傲不驯。

马岱上前叙过兄弟之情,两人不见多年,亦是形容激动。李文则是与庞德互抱在一起,庞德使劲擂了李文几下,“子,总是有惊人之举,幸好不是与你为敌,否则如何能得安枕?”李文笑道:“庞将军,有你与骠骑将军,我看西凉魏人恐日后夜夜不得贴席矣。”众人大笑,一时间帐内温暖如春。

席间,李文建言:不若将所获羌兵及车马器械,尽给还雅丹,俱放回国,令国王彻里吉永为大汉属国,骠骑将军亦可据此为后援,克复西凉。

马亦知此番能得以重展羽翼,翱翔九霄,得李文臂助多矣,是以李文之言很能听得进去,遂命随从押过雅丹来,赐酒压惊,用好言抚慰,雅丹感其恩德,满口应承尽力玉成此事。

李文大喜,即命人快马往诸葛亮处奏报捷音。次日心念长安之事,难得有战机,恐稍纵即逝,所以不顾马等人挽留,便引本部军辞别众人,自回长安前线。

此章加到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