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章 讲武堂2(1/1)

旬日,文书果然传到,离别之日,百姓早早立于县衙门前,形形色色,人头攒动,尤其是皑皑老者与妇孺不在少数,当中一最年长者,手持一把大伞,密密麻麻写了许多字,一见李文步出门口,呼啦啦全跪下了,最年长者抖抖索索双手捧起大伞,道:“县令大人,造福我绵竹百姓,奈何要匆匆弃我等而去,百姓心中实不舍,无以为报,只得以此万民伞,聊表心意。”

李文毫无准备,见此情形赶紧趋前几步,扶起老者,连连作揖,请求百姓快快起来,心潮涌动,眼里忍不住的湿润,不敢开口,生怕一下控制不住自己,就显得煽情了。法邈等一众人等在旁也是激动不已,两年的辛苦值了。

百姓们手拿着地里的特产使劲往李文一行人怀里塞,李文感觉眼眶热热的,不敢再多逗留,拜了数拜,翻身上马就走。

成都王宫内,李文与诸葛亮立于亭内,等候刘备,无聊赖间目睹着桥流水,假山嶙峋,树荫草间,黄翠相杂,宫外远处树树秋声,山山寒色,李文不禁想起学过的“古诗”,自语着“清溪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”。

“好诗呀!鹏飞允文允武,实不简单。”不远处传来刘备爽朗的声音,诸葛亮刚才也沉浸在李文“所作”的诗意中,被刘备这么一句话惊动,与李文一起赶忙施礼参见。

“哎,今日非比朝堂,可不必多礼,都坐吧。”刘备在亭中随意坐了下来,招呼诸葛亮与李文两人也坐。

俟两人告罪坐定,刘备精神奕奕,颇为高兴问:“鹏飞,听军师言,你在绵竹政绩斐然,国库充盈,万民爱戴,深慰我心呀。”

“王上过誉了,纵有微绩,亦是王上仁心在前,军师教诲于后,臣下守牧一地,不过尽本分而已,百姓纯朴,感念王上仁政,故托臣转达。”李文面色诚恳,并无沾沾自喜,心里倒是“咯噔”了下,有些担忧万民伞一事,不知刘备如何想。

“昔日凤雏先生亦曾治理百里县,司讼均衡,百姓称赞,我方识得大才,鹏飞不必顾虑。”刘备锐眼,已看出李文顾虑,知道李文对上次入狱一事心中仍有阴影,特拿庞统当年来与李文比较,宽慰激励李文。

须知庞统非常人呀,刘备此喻颇有意味,李文知道刘备意思,心里多少有些舒坦,然毕竟有了些官场经历,仍谨慎地起身谢过刘备之誉。

刘备一生阅人无数,自然知道李文如同金矿一般,不知还有多少才华未掘出来,而这次牢狱之灾对李文的心理伤害也不是一下两下可以消除的,便话题一转,“鹏飞,讲武堂一事,军师专门向我提起过,极有新意,可否详细你之想法?”

李文此时有了劲头,抖擞精神言道:“兴办讲武堂有数利,眼下的军队,主将至关重要,战力皆系于主将一人,一旦将领或死或叛,一军皆散,一旦被伏击,将找不着兵,兵找不着将,纵然人多亦无济于事,此敝不去,于国不利。而兴办讲武堂,为国制式培养中下级将官,使之成为基石,有此基础,便可实行将官一级指挥一级,一级可替代一级,如臂使指,灵活自如,且任何一人均难以动摇全军,伤折任意一指均不损其余,倘若辅以一段时间互换主将则更为稳妥。此为其利一。”

刘备很专注地听着,颌了颌,并不打断李文,示意李文继续。李文得到鼓励,便打开话匣,侃侃而谈:“得军师启,为何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?皆因才俊之士难寻良师,军营之中全靠自身领悟,非奇才难以成长,若讲武堂能得一众宿将客串教授,青年才俊得以系统学习,凭各自禀赋,习擅长之术,纵然全才难觅,得专才不难矣,假以时日,必得一二大将,于国利莫大焉,此利二。”

李文顿了顿,接着道:“百姓之中,能工巧匠极多,讲武堂专设此科目,潜心研制,必使军中利器远胜魏吴,事半而功倍也,此利三。”

刘备听到此处,眉眼尽开,击节称善,“鹏飞果不负我望,所种种,尽显妙用,可筹办。”

李文此时施礼道:“筹办讲武堂,绝非一言可办,须王上支持方可。”

刘备心情大好,爽快道:“有何需求,鹏飞尽管道来。”

李文扳着指头一一道来:“场地、款项、教官、学员,尽皆需要支持。”

“我即下令,各部各军尽力扶持,由军师操办,鹏飞负责,你看如何?”刘备干脆利落答应。

李文大喜谢恩,脑海里想起了蒋介石的黄埔军校,未来十年,将才几乎尽出于门下。

随后与诸葛亮商议,讲武堂设在成都城外一处依山傍水处,款项若干,常设教官由于禁、庞德、应龙、白亮担任,各位宿将客串,学员来自各军青年才俊,期招收二百名老兵,分为四队中级指挥学员队,招收世家子弟五十名,为高级指挥学员队,招收五十名能工巧匠为器械队。招收二百名新兵,为四队下级指挥学员队。

干就干,随着王旨传遍各地,李文张榜募人,要求识少许字,能跑千丈距离为合格,略晓武艺者优先。

不多时,招收到关索、张绍、赵广、赵统、黄叙、麋威、陈祗、李丰、霍弋、来忠、黄祟、傅佥等一众世家子弟,各地各军均争强好胜,选送精英到成都。

仿佛老天也在配合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,晴空万里,飘着几朵洁白的云,山上黄红相杂,秋风徐徐,带着爽朗的空气,让人闻之精神一振。崭新的营盘栅栏,散着木头的清香,巍峨的营盘门口挂着一块横匾,上书“讲武堂”三个大字,笔走龙蛇,遒劲有力,乃汉中王亲笔所书。

此章加到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