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章 军改会议(1/1)

第235章 军改会议

后殿中在座之人明显分为了两派。随着支持军改者渐渐增多。贾似道一派中也有人开始犹豫。纷纷将眼神挪到贾似道的脸上。

有了四大战区制置使的支持。军改的支持声音明显占了上风。枪杆子里出政权。这是永恒的真理。四大制置使手里掌握的兵力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二十万。是临安禁军的三到四倍。

我见火候已到:“各位爱卿。关于军改是否之事就无需再议了。这是朕的既定方针。不管是持同意还是反对的意见。都请各位将思路转到如何进行军改上來。接下來。朕來说说对于未來我朝军队的设想。”

既然军改已成事实。大家也就树起耳朵。仔细地听我讲述起未來的设想。相权一党见贾似道漠然而坐。沉默不语。也自顾自地听了起來。

当然。一脸怒色又显麻木的贾似道可能是个唯一的例外。

“朕首先将朕对于现在局势的看法告诉大家。各位。你们都该清楚。我朝面临的主要敌人就是北方蒙古。其余如南方的南越。真腊(今柬埔寨)。暹罗(今泰国北部)等国皆不足以对我朝造成危害。自蒙古吞并大理后。我朝实已陷入两面受敌之势。正面的江淮防线自是不用提。人人皆知。另外。蒙古人还可以通过大理之地进攻我朝的广南西路及川中诸地。一旦广南西路失守。蒙古骑军便可从南往北攻击我朝腹地。而其间再无大江天险可守。”

陆秀夫道:“事实的确如此。”

我点点头:“宋蒙之战无可避免。一山不容二虎。不是他死就是我亡。这是一个生死之局。对于这场战争的展望。朕分为三步來看。首先是从现在起到1267年底。这是我朝的准备阶段。也是蒙古忽必烈的准备阶段。这期间。双方都会以积蓄力量为主。无论是军力还是财力。要为以后的战争做好准备;第二步是从1267年底到1268年底。大约有一年的时间。这是相持阶段。在这段时间里。我朝主守。需要依托城池。护住我朝之疆土。并在防御战中尽量多消耗掉蒙古军队的有生力量。第三步就该是我朝大举反攻了。届时。我朝军队将会兵分数路。北伐中原。一举收复我朝失去的大好山河。”

我几乎沒有停顿。继续言道:“因此。对于本次军改。朕的初步打算如下。首先。朕会将目前我朝陆军的三十多万人马重新整编。变为六大战区。并在三年内将陆军人数扩充至五十万。这六大战区中。除了现有的四大战区外。朕会新增广南战区。其目的是防止蒙古人从西南面的大理发动进攻。另外一个战区就是作为机动的临安战区。其目的是为将來的北伐做准备。也就是说。临安战区的将士会以进攻为主。广南。临安两大战区的兵源就是來自现有的禁军。同时朕会解散禁军编制。今后。我大宋的军队再无边军。禁军。厢军之分。我朝的正规军就只有大宋皇家军这唯一的编制。陆军就叫做大宋皇家陆军。水师则称作大宋皇家水师。”

大宋皇家。我一直在强调皇权。这个时代本该就是皇权时代。什么相权。后权都应当是皇权的附属物或者根本就不该存在的。我代表的这个皇权。是具有八百年后的现代意识的皇权。

贾似道心中默默念道:“來了。赵禥小儿终于动手了。”

范文焕也知道禁军是相权一派的根本。急忙奏道:“陛下。一旦解散禁军就会面临拱卫临安的将士数量严重不足。请陛下三思。”

我当然清楚范文焕的真实想法:“范爱卿。这点朕想过。如果蒙古骑兵洞穿四大战区。直接攻到了朕的行在所。临安无险可守。那朕这个皇帝也就不要做了。朕想。这要问问前线的四位制置使。你们愿意看到蒙古军队兵临临安城下吗。”

“臣等誓死守卫边土。决不让蒙古军队一兵一卒进入我朝领地。”

“好。有各位的保证。朕就可以放心将自己的后背交与各位爱卿了。”

“陛下尽管放心。臣等决不负陛下厚望。”

我哈哈一笑。看了看四位制置使。继续道:“第二。朕会成立御林军。建制在一万人。这一万人马的御林军会担负起拱卫临安的重任。朕还会亲自统帅这支部队。御林军的兵源一半來自现在的禁军。一半重新招募。第三。朕会扩大军务院的编制。军务院院士暂时由陆秀夫。李北洋。范文焕。范文虎及四位制置使担任。其作用一是充当朕的军事参事。二是充当朕与枢密院。兵部及各大战区的联络人。在沒有任命军务院院长之前。由陆秀夫担任军务院秘书。暂时负责军务院的事务。第四。各大战区的将士除了要继续进行原有的城防训练外。还要开始进行攻击型项目的训练。同时。各地组建特别行动队伍。潜入敌占区。展开敌后武装斗争。第五。朕在临安会成立一所军事大学。专门培养我朝的各级将领。最后一点。在我军的建制中。自都一级起。增加参事。自营一级起。增加细作所。以上六点是朕的初步设想。大家就此说说自己的看法吧。”

李庭芝道:“陛下。臣有本奏。”

“恩。李爱卿。请说。”

“陛下。臣建议针对我朝军队的编制。进行按序编排。”

“何意。李爱卿。说明白点。”

“陛下。今后我朝只有大宋皇家军的编制。臣的意思是。每支部队都要有属于自己的番号。比如。我朝陆军人数有三十多万人。分为近三十个厢。那么对应的就是从第一厢到第三十厢。”

“朕听明白了。比如你扬州军治下的某一都。全称就可叫做大宋皇家陆军第几厢第几军第几营第几都。是这样吧。”

“陛下圣明。臣正是此意。”

李庭芝的建议倒是和后世军队的编制一样。我不加思索道:“恩。此法可行。准奏。”

陆秀夫接着奏道:“陛下。自古以來。费莫大于养兵。但兵力过少不行。臣研究过我朝自太祖以來的募兵制。仁宗时期。大臣苏轼曾提出采用义务兵制。三十以下男子可以招募为军。服役十年则可退役。臣以为此法可行。”

“义务兵制。”我记起后世流行的两种募兵制。义务兵制和志愿兵制。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。

义务兵役制的优点在于士兵服役时间短。定期征兵和退伍。使兵员经常轮换。有利于常备军兵员更新。既可保持军队的兵员年轻力壮。又可储备兵员;同时。也可使更多的人服现役。公民的兵役义务负担公平合理。其不足之处在于服役时间短。很难全面熟悉地掌握复杂的军事技术与装备。只能在预备役组织中进行复训。方能达到现代条件下合格后备兵员的要求。当然。在古代基本上是不存在什么复杂的军事技术与装备的。但老兵的经验是无法复制的。

在我国。从1978年以后。就采取了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。对于加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。提高部队战斗力。积蓄后备兵员具有重要意义。这种兵役制集两家之长。颇为有效。

我想了想道:“陆爱卿的建议可以采纳。但还需要完善。单纯的义务兵制也有不足之处。那就是一旦有战争发生。老兵的实战经验是无法替代的。甚至会成为胜负的关键。因此。朕以为可以将义务兵制和现有的募兵制结合起來。可以根据军队的需要和本人自愿的原则。将一部分义务兵改为刺兵(职业军人)。以保留各部的骨干。这事交给军务院详议。一个月内给朕完善的计划。”

“是。陛下。臣领旨。”

老将赵葵道:“陛下。臣有一虑。”

“鲁国公。有话请讲。”

“陛下。我朝自高宗南渡以來。马匹便成为制约骑军发展的根本。如果只是依托城池打防御战。尚可。一旦要北伐。则沒有足够的骑军。是很难在野外和蒙古人抗衡的。”

“赵爱卿。你的顾虑想必也是大多数将士的顾虑吧。在冷兵器时代。马军的攻击力的确远远胜过步卒。然而。随着火器的发展。骑军的作用势必会越來越小。当然。火器投入到战争。还需有较长的时间。这也就是为何朕会在三年以后才发动反攻的原由之一了。”

“火器。会有如此效用吗。”

我知道大多数人都不相信。即使知道火枪的文天祥。陆秀夫甚至李庭芝等人都并沒有完全相信。我笑笑。也不解释:“各位爱卿。有关我朝军改之事。你们随时可以上奏于朕或经军务院转。军改的步骤就由军务院制定。也要在本月底之前将奏折上报于朕。其中第四点的训练和潜入敌后开战武装斗争一事。过一会朕便与你们四位制置使单独商议。好了。上午的会议暂且到此。今日乃重阳节。因先帝之故。朕并未大宴。也就请在座的诸位在宫里随意吃点吧。小七。”

门口的小七道:“小的在。”

“隔壁厅中已经安排好了吗。”

“回陛下。一切就绪。”

“好。小七。通知御膳房。上菜。”

“是。陛下。”

“各位爱卿。请移步。”

“是。谢陛下赐宴。”

“师臣。”我见贾似道似乎沒有回应。再次叫道。“师臣。”

贾似道好像刚刚回过神來。这才应道:“啊。陛下。老臣在。”

“师臣稍等片刻。朕还有事和你单独商议。”

“是。老臣遵旨。”

众人走后。我看着面无表情的贾似道:“师臣。朕还是如此称呼你吧。当年若非师臣力排众议。朕是否能顺利登基还是个疑问呢。”

此章加到书签